(一)《民法典》已经正式实施,对物业的影响
2021-01-30 11:06:29
1、社区活动组织风险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一般情形下,物业服务企业组织业主参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受到损害的,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存在过错,由受害人举证证明),要承担侵权责任。


2、物业管理区域风险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需要由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而且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行为义务而非结果义务,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履行了法定和约定义务,即使业主有人身和财产损害,物业公司也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3、高空坠物风险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不明抛掷物、坠落物致害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无论是否找到侵权人,物业企业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基于第三人侵权导致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情况下,依据物业服务企业过错程度,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且享有向侵权人追偿的权利。建议物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公示警示、增设护网护栏、增设监控、预防宣传等)。

上一篇:物业日常14类突发事件指南(二)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共平顶山市物业管理协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2025-05-14
物业一纸通知宣布合同作废,地库车位租金猛涨六七成
2025-05-14
山西房协倡议物业服务升级 为快递员、配送员提供便利
2025-05-14
物业选聘、交接等难题如何破解?这场接待活动开出治理“良方”
2025-05-13
物业纠纷化解丨房屋空置拒缴物业费 先行调解促履行
2025-05-13
超50%断崖式降价!百城物业费“跳水”倒逼行业转型:免单模式能否破局?
2025-05-13
街道+社区+物业,垃圾分类显成效
2025-05-12
康景物业成都分公司:守护夕阳红,点亮幸福晚年
2025-05-12
太原市杏花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物业收费 开展专项检查
2025-05-12
东营市物业管理协会“学示范,促提升”观摩交流活动圆满落幕
2025-05-10
宅总管物业管理系统 行业资讯
复制成功